中國已探明和已開發的花崗巖礦床總體上可以分為巖漿型花崗巖礦床和變質型花崗巖礦床兩大類。其時空分布各有不同。
(一) 礦床的時空分布 1.巖漿型花崗巖礦床 由高溫巖漿侵入地殼的不同部位,經冷凝結晶而成,與圍巖呈突變侵入關系,具有較典型高溫熔融體冷凝而形成的結構特點。 此類礦床包括一系列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侵入巖和火山巖類,全國各大地質構造單元均有分布,以褶皺帶為主;形成時代可分為前寒武、加里東、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馬拉雅等期,其中燕山期和海西期花崗巖礦床分布最為廣泛。 (1) 酸性、中酸性巖漿巖中的花崗巖礦床中國酸性、中酸性巖漿巖以花崗巖、花崗閃長巖為主,分布十分廣泛。大多形成于海西期到燕山期。 海西期:分布于西北和東北北部,如昆侖山、天山、阿爾泰山、內蒙古、大興安嶺等褶皺系,多為大的花崗巖巖基。 印支期:主要分布在巴顏喀拉、甘孜、秦嶺等褶皺系。 燕山期:遍及全國各地,特別集中在揚子地臺、華南褶皺等中國東部和南部地區,常呈大的巖基。 酸性、中酸性巖漿巖類一般為淺成—中深成侵入相,巖體呈巖基、巖株、巖瘤產出,規模較大。巖石多為淺色,淺灰、灰白、淺肉紅色等,全晶質結構,在工藝上多屬普通花崗巖品種。代表性礦床有福建壽寧花崗巖礦區等。 (2) 基性、超基性巖類花崗巖礦床中國基性、超基性巖漿巖包括輝長巖類和橄欖巖類,多沿深大斷裂帶產出,形成時代不一。巖體規模一般較小,呈脈狀、巖瘤或巖株產出。巖石色澤灰綠、灰黑、黑色,全晶質結構,在工藝上多屬黑色花崗巖系列,其中色調深、花紋典雅、質地新鮮、結構均勻、物理性能優良者屬名優品種。代表性產地有北京密云前寒武紀角閃二輝巖、福建松溪燕山期輝石閃長巖和福建邵武喜馬拉雅期輝長巖等礦床。 (3) 堿性巖漿巖類花崗巖礦床中國堿性巖漿巖比較零星,主要有海西晚期和燕山晚期。堿性巖中的霞石正長巖可用于建筑裝飾。云南建水燕山期的堿性巖-霞石正長巖,微帶紫藍色大斑晶,屬藍色花崗巖系列。 (4) 火山巖類花崗巖礦床多分布在中國東南沿;鹕綆r發育地帶,中生代侏羅、白堊系火山巖中,有紅色流紋質凝灰巖。在四川冕寧、喜德一帶的元古宙小相嶺流紋巖,熔結凝灰結構,假流紋構造,一般是紅褐色、暗紫色,工藝名“喜德紅”花崗巖。東南沿海一帶的火山巖已有多處開采利用,如浙江縉云的凝灰巖、福建閩侯紫紅色凝灰熔巖、福建永泰紫紅色條帶狀流紋巖等礦床。 2.變質型花崗巖礦床 變質型礦床或稱交代型花崗巖礦床,是產于深變質巖系中的花崗巖礦床。花崗巖礦體是原巖在區域變質作用下經強烈的交代作用,使巖石在成分與結構、構造上逐漸轉變,形成深變質巖類。其中混合巖、片麻巖、混合巖化花崗巖等可作為花崗巖加以利用。 變質型花崗巖礦床多分布于華北地臺區,成礦時代以太古宙為主,含礦巖系有太行山區的阜平群、魯西的泰山群、嵩山的登封群、燕山的桑干群和遼東的鞍山群等。礦體出露面積大,成片成帶分布,巖性多屬酸性或偏堿性混合巖化或鉀化花崗巖系列,常見片麻狀構造,巖石紅色、結構均勻或花紋美麗,可達名優石材要求。代表性礦床有山西靈丘太古宙混合巖化片麻狀花崗巖礦床和河南偃師太古宙混合巖化花崗巖礦床等。 |